电话:010-62796167
传真:010-62784655
E-mail:qcxbgs@tsinghua.edu.cn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高级研修中心主任
地址:李兆基科技大楼A328室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100084
电话:(86-10)62782110 传真:(86-10)62783400 邮箱:leexj@tsinghua.edu.cn
RM.A328 of Lee Shau Ke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李显君,澳门太阳娱乐网站官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在吉林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澳门太阳娱乐网站官网经管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出站后留校到澳门太阳集团网站入口,开辟了汽车产业动力学研究方向,围绕产业竞争及创新开展系统研究。2010-201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哈斯商学院做访问学者,与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理论建立者Henry Chesbrough教授合作进行“中美汽车与半导体产业创新模式比较研究”。主讲研究生《技术管理》课和本科生《汽车市场营销》课。现任澳门太阳娱乐网站官网(澳门太阳集团网站入口)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修中心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现代管理分会委员,中国高科技术产业化研究会理事,多家大型企业集团顾问。曾任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企业联合会咨询中心主任及中企工易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2000-2002年)。自2018年以来,他是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的核心嘉宾。
他带领“汽车技术与产业创新课题组”以建立中国情境下的原创理论为使命,聚焦中国汽车及相关产业“大而不强”与“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关键实践问题开展学术研究,在汽车产业与企业能力形成机制、汽车产业核心技术演化、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等三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原创性成果:
一是建立产业与企业演化整合能力理论,揭示了产业及企业演化的能力形成机制,提出了产业整合能力风筝模型,利用该模型系统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为什么大而不强、提出了如何既大又强的解决方案,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专著《汽车理想国》中(58万字)。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成果应用在国内外汽车企业、国家及地方政府汽车及相关产业规划中。
二是他带领课题组立足于中国核心技术“空心化”的实践背景,以汽车和高铁产业为实证对核心技术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核心技术演化机理,打开了核心技术“黑箱”,建立了核心技术内在结构模型,发现了核心技术的突破路径及每个核心技术单元的突破机制。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成果应用在国内汽车企业及国家相关部委。
三是建立了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理论基础:提出了汽车产业创新系统分析模型,将过程的动态演化和政策变量引入模型中,比只关注系统参入者的主流模型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建立了电动汽车新进入者领先机理模型,回答了主流创新理论难以解释的创新问题:中美两国在电动汽车领域为什么都是新进入者(比亚迪和特斯拉)领先在位者(福特和上汽)。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成果应用在国内外汽车企业、国家及地方政府汽车及相关产业规划中。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各类科研项目近4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德国大众汽车总部及美国麦肯锡等国际合作项目4项、政府及企业委托项目30多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3部,获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研究成果已在国家及地方汽车产业战略规划、国内外主流汽车企业中得到了应用;在主流报刊发表产业评论文章50多万字;先后为国内外企业、政府和学术机构做各类报告100多场。
经济学和管理学原创理论短缺是制约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主要瓶颈之一。基础研究及原创理论创建非一日之功,其成果转化亦非短时见效。李显君已在汽车产业动力学的研究中取得较为系统成果,今后将继续潜行,聚焦产业核心技术突破理论及创新机制研究,建立中国情境下后发国家创新理论,为中国汽车及相关产业既大又强及核心技术突破提供理论供给和解决方案。
1998-2001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
1995-1998 吉林大学商学院,管理学硕士
1985-1989 吉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学学士
2020.12-今 澳门太阳娱乐网站官网澳门太阳集团网站入口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0.01-2011.01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 访问学者
2007.01-2020.12 澳门太阳娱乐网站官网澳门太阳集团网站入口 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开始)
2004.07-2006.12 澳门太阳娱乐网站官网汽车工程系 副研究员
2002.04-2004.06 澳门太阳娱乐网站官网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后
1998.08-2002.04 吉林大学商学院,讲师
1992.03-1995.09 吉林正大/吉林省饲料总公司,经济师、企划部总经理
1990.11-1992.03 吉林省农业机械总公司,助理经济师,负责全省行业管理
1989.07-1990.11 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发动机厂,计划员
1.产业核心技术演化机理
(1)核心技术突破路径;
(2)核心技术突破机制;
(3)产学研合作边界与机制;
(4)汽车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突破机制
2.创新战略与创新机制
(1)技术轨道与颠覆性创新;
(2)汽车产业创新战略;
(3)企业创新机制;
(4)汽车产业创新系统
3.竞争战略与整合能力
(1)企业竞争优势与能力形成机制;
(2)整合能力与企业成败;
(3)产业竞争战略;
(4)颠覆时代企业能力演化
以建立中国情境下的原创理论为使命,聚焦中国汽车及相关产业“大而不强”与“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关键实践问题开展学术研究,围绕汽车产业演化和能力形成机制、汽车产业核心技术演化、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汽车产业演化理论体系,取得三个主要创新成果:建立了产业与企业演化整合能力理论、首次揭示了产业核心技术演化机理、建立了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理论基础。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多项,其中作为负责人项目30多项。
1.国家基金项目
[1] 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核心技术突破路径与机制:来自中国汽车及高铁产业的实证”(2016-2019年)
[2] 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补偿研究:理论构建与实证分析”(2012-2015年)
[3] 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产业价值转移与路径创新的中国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突破机制研究”(2007-2009年)
[4] 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和政策研究:基于产业创新系统的视角”(2008-2009年)
[5] 负责人,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基于价值转移的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理研究”(2003-2004年)
2.国际项目
[1] 负责人,麦肯锡咨询有限公司研究项目“汽车及未来出行行业发展趋势研究”(2019.9-2020.3)
[2] 负责人,福特(亚太)公司研究项目“中国汽车分心驾驶研究调查分析咨询”(2016.1-2016.6)
[3] 负责人,德国大众集团总部“Automotive Drivers for China 2037”(2012-2013年)
[4] 负责人,野村综研项目“中国汽车企业经营管理实证研究”(2010-2012年)
3.国内企业项目
[1] 负责人,一汽大众“汽车环保公益项目战略方向及资助内容研究”(2019.12-2020.3)
[2] 负责人,青岛钢铁控股集团 “中国汽车企业钢材使用情况调研”(2013-2014年)
[3] 负责人,一汽宏鼎汽车公司“一汽宏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2009.1-2009.3)
[4] 负责人,上汽集团“日美汽车企业竞争模式比较研究”(2008-2009年);
[5] 负责人,上汽集团“跨地域企业文化整合的探索”(2007-2008年);
[6] 负责人,上汽集团“国家环境友好汽车实施方案的研究及应对”(2006-2007年);
[7] 负责人,上汽集团“汽车工业循环经济研究”(2005-2006年)
[8] 负责人,天津一汽“体系能力构建及运营模式设计与实施”(2007-2008年)
[9] 负责人,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现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山西省重型载货汽车市场特征及产品战略研究”(2007年)
[10] 负责人,一汽集团客车有限公司“一汽客车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设计”(2006-2009年)
[11] 负责人,一汽集团“中重载货车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研究”(2000-2001年)
[12] 负责人,一汽集团“营销战略研究”(1999年)
[13] 负责人,一汽集团装备公司“发展战略与流程再造”(2009年)
[14] 负责人,一汽红塔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流程再造及管理整合研究”(2004年)
[15] 负责人,上汽集团“国内外汽车企业集团组织模式研究”(2008-2009年)
[16] 负责人,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战略设计与体制优化”(2011-2012年)
[17] 负责人,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发展战略与整合运营体系”(2009-2010年)
4.政府项目
[1] 负责人,北京市科委课题:“顺义汽车产业自主创新体系研究”(2007-2008年)
[2] 负责人,“顺义区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暨战略规划”(2005-2006年)
[3] 负责人,“西安市‘十一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研究”(2004-2005年)
[4] 负责人,“西安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06-2007年)
[5] 负责人,“西安市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研究”(2008-2010年)
[6] 负责人,“西安浐灞生态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及设计”(2008-2009年)
[7] 负责人,原国家经贸委“世界汽车服务贸易政策体系研究”(2001年)
[8] 负责人,北京顺义区经信局“北汽控股动力总成项目布局研究”(2009年)
[9] 子课题负责人,教育部“老工业国有企业竞争力研究”(1999-2000年)
[10] 核心研究人员,国家发改委“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9年)
[11] 核心研究人员,教育部重大课题:“自主创新与国际竞争力研究”(2006-2008年)
[12] 核心研究人员,国家科技重大攻关课题:“区域科技计划体系研究”(2002-2004年)协助合作导师负责课题总体进度,主笔总报告
[13] 核心研究人员,国家科技部课题: “中国建立世界制造中心研究”(2002-2003年)
[14] 参与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大中型企业竞争力评价课题研究”(2003年)
[15] 参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课题——区域科技战略研究(2004年)
[16] 参与北京市科委软科学课题:“WTO与北京市科技计划体系研究”(2002年)
1.学历教育课
技术管理,研究生,32学时,秋季学期
汽车市场营销,本科生,48学时,秋季学期
2.职业教育课(汽车企业高级研修项目)
(1)技术演化课程
汽车产业大趋势与未来创新生态,8学时
核心技术突破路径与机制,8学时
技术轨道与颠覆性创新,12学时
技术管理概论, 24学时
(2)创新战略与机制课程
世界主要电动车企业创新模式研究 8学时
企业创新机制设计,4学时
内创业与国有企业创新机制 4学时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8学时
(3)竞争战略与整合能力
颠覆时代汽车企业新能力革命,4学时
从竞争优势到生态优势 4学时
企业竞争优势来源及培育 8学时
国际化战略与中国自主品牌国际竞争之路 4学时
整合能力与世界汽车企业成败研究:理论、案例及方法,16学时
跨国经营与跨文化管理 4学时
产品战略与品牌管理,8学时
颠覆时代的汽车新营销革命,4学时
1.兵装集团战略投资委员会,专家顾问 (2010-)
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现代化管理分会,委员(2004-今)
3.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企业竞争力特聘研究员(2002-2003年)
4.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理事(2001-今)
5.中国市场营销学会,副会长(2001-今)
6.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00-2003年)
1. 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核心技术突破路径与机制:来自中国汽车及高铁产业的实证(71572093)”,在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组织的结题项目绩效评估中获得“优”。
2. 2020年获得澳门太阳娱乐网站官网教学一等奖,排名1。
3. 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价值转移与路径创新的中国汽车企业竞争优势来源及突破机制研究(70672001)”,在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组织的结题项目绩效评估中获得“优”。
4. 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论文征集比赛,一等奖,排名1
5. 2017年度澳门太阳娱乐网站官网继续教育先进个人一等奖
6. 2016年度汽车系先进工作者
7. 2012年,荣获澳门太阳娱乐网站官网教学二等奖;澳门太阳娱乐网站官网国际继续教育项目创新奖,排名1
8. 澳门太阳娱乐网站官网汽车行业合作奖,2010年,排名1
9.“西安市产业发展战略“获国家发改委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陕西省经济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
10.“西安市汽车产业战略及十一五规划研究”获国家发改委二等奖(2006)、陕西省经济学会特等奖(2005)
11.“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现状、误区及路径突破”,获第三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汽车工程分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2006)
12.“An empirical study on regional R&D disparity in China”(ISTP 检索),获第五届技术管理国际论坛(ISMOT,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2007)会议优秀论文
13. 2015至2018年度每年均荣获澳门太阳娱乐网站官网继续教育优秀项目一等奖,排名都是第1
1.学术论文
[1] Xianjun Li*, Wei Liu, Bowen Zhang, Donghui Meng. New entrants versus establishers in China and US electric vehicle marketplac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 2019.1, 25(1): 19~39. SSCI
[2] Donghui Meng, Xianjun Li*, Ke Rong. Industry-to-university knowledge transfer in ecosystem-based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Case study of automotive dynamics control group in Tsinghua University.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9, 141: 249~262. SSCI
[3] Meng D, Xianjun Li*, Cai Y, Shi J. Patterns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diffusion in the global autonomous vehicl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A patent-based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9, 19(1/2): 144~177. EI
[4] Xianjun Li*, Henry Chesbrough, Wei Liu, Kun Feng. Innovation model of firm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automotive and semiconductor sectors.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2020, 8(9): 329-346.
[5] Xianjun Li*, Yu Xiong, Donghui Meng, Shuting Xiang. Evolving from traditional to sharing manufacturing business ecosystem through open innovation: Case study of Shenyang machine tool group.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2020, 8(6): 125-139.
[6] Wei Liu, Xianjun Li*. The Mechanism and Path of the Cross-Market Innovation for Catching-Up Firms: A Case Study on New Chinese Electric Vehicle OEMs. PICMET 2020. EI
[7] Yu Xiong, Xianjun Li* . Intelligentization of automotive power steering system innovation: A patent based analysis PICMET 2020. EI
[8] Jinlun Wang, Jiaxin Shi, Xianjun Li*. The Impact of a Firm’s Ownership Structure on I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PICMET 2020. EI
[9] Bowen Zhang, Xianjun Li*, Donghui Meng, Lewis Liu. Catching up in a bidirectional way: Evidence from Chinese electric automotive industry leader BYD. PICMET 2016, 2017.1.4, 1172~1177. EI
[10] Xingda Qi, Xianjun Li*, Siyu Yan, Shijin Shuai.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and process of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PICMET 2016, 2017.1.4, 1202~1210. EI
[11] Wei Wang, Xianjun Li*, Wenchao Liu.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ownership structure, RD investment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data analysis of listed auto companies in China. PICMET 2016, 2017.1.4, 1245~1256. EI
[12] Yueyan Zhang, Xianjun Li*, Xianhua Wei, Xiangying Meng, Donghui Meng. Market value of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China's stock market. PICMET 2016, 2017.1.4, 1148~1155. EI
[13] Donghui Meng, Xianjun Li*, and Ke Xu. Differences of technology absorptive capacity: evidence from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2014 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ICMET 2014/July 27-31, 2014. Kanazawa, Japan. EI
[14] Xianjun Li*, Ke Xu, Bowen Zhang, and Donghui Meng. Innovation policy and mechanism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evidence from China. 2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IAMOT 2014/ May 22-26, 2014. Washington, D.C.
[15] Xianjun Li*, Bowen Zhang, Ke Xu, Siyu Yan. Study on technological catching-up performance of China's auto firms.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the IT-Driven Services (PICMET), Proceedings of PICMET '13, 2013, 7-8:711~721. EI
[16] Ke Xu, Xianjun Li*.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Acquisition-Based Innovation on Industry Economy: Evidence from China’s Auto Industry.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 2013, 5(7):769 ~ 776. EI
[17] Ke Xu, Xianjun Li*.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rom imitation in late comer firms: evidence from China’s autofirms. GERPISA 2013, 6, Paris.
[18] Xianjun Li* and Li Pang. Empirical analysis on Chinese self-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s'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ing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 2010, vol.7 (3-4), 374~393.
[19] Xianjun Li*, Nanxiang Xie. Measurement of RD capabilities in Chinese self-brand automotive fir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0, vol. 10(4): 414~429.
[20] Li Xianjun*, Xu Ke, Pang li.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in China’s automotive firms. 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ICMET '09 Conference), August, 2009. EI
[21] Li Xianjun*, Xie Nanxiang, Pang li. Empirical analysis of R&D capability in China’s automotive firms, 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ICMET '08 Conference), July, 2008. EI
[22] Shouhua Wei, Xianjun Li*, GuishengWu.“Absorptive capability, local innovation networks and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spillover: an empirical study in the Chinese ICT sector” in Patricia ed. China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Springer, 2008.
[23] Shouhua Wei, Xianjun Li*, Guisheng Wu. Regional Gap of R&D in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ISMOT), June 13-15, 2007. Hangzhou, China.
[24] Wei Shou-hua, Li xian-jun*, Wu Gui-sheng. An empirical study on regional R&D disparity in China,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ISMOT), June, 2007.
[25] Wu Gusheng, Li Xianjun*, Regional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 Types in China, 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July, 2003.
[26] 李显君*, 熊昱, 冯堃. 中国高铁产业核心技术突破路径与机制. 科研管理, 2020, 10. CSSCI(封面推荐文章)
[27] 蔡勇峰, 李显君*,孟东晖. 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来自动力电池的实证.科研管理, 2019, 40(06): 65-76. CSSCI(封面推荐文章)
[28] 李显君*, 孟东晖, 刘暐. 核心技术微观机理与突破路径——以中国汽车AMT技术为例. 中国软科学, 2018.8.28, (8): 88~104. (封面推荐文章)
[29] 李显君*, 王京伦, 章博文, 孟东晖. 电动汽车新进入者领先在位者机制研究. 科研管理, 2018.11.20, 39(11): 7~16. CSSCI
[30] 李显君*, 王巍, 刘文超, 王京伦. 中国上市汽车公司所有权属性、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联研究. 管理评论, 2018.2.28, 30(2):71å~82. CSSCI
[31] 李显君*, 钟领, 王京伦, 王巍. 开放式创新与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影响-基于我国汽车企业的实证. 科研管理, 2018.1.20, 39(1): 45~52. CSSCI
[32] 孟东晖, 李显君*, 梅亮, 齐兴达. 核心技术解构与突破:“清华-绿控”AMT技术2000~2016年纵向案例研究. 科研管理, 2018.6.20, 39(6): 78~87. CSSCI
[33] 李显君*. 商业模式与新进入者领先:来自电动汽车产业的实证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35(2): 59~65. CSSCI
[34] 章博文, 李显君*, 闫旭. 专利视角下中美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比较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7.7.7, 49(7): 86~92. EI
[35] 张越艳, 李显君*, 孟祥莺, 魏先华. 汽车行业高管薪酬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管理评论, 2017.6.30, 29(6): 106~117. CSSCI
[36] 齐兴达, 李显君*, 章博文. 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有效性分析——以纯电动汽车为例. 技术经济, 2017, 36(4): 72~78. CSSCIE
[37] 李显君*, 高歌, 孟东晖, 章博文. 工艺创新机制研究:来自中国汽车企业的实证. 科研管理, 2016.12.20, 37(12): 37~45. CSSCI
[38] 钟领, 李显君*,刘暐. 中美二手车市场现状及发展模式比较.汽车工业研究, 2016, (09): 9~13.
[39] 魏先华, 蒋艺萌, 张越艳, 李显君*.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溢出与公司股票收益率: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4): 93~99. CSSCI
[40] 王刚, 李显君*, 张博文. 自主创新政策与机制——来自中国四个产业的实证, 科研管理,2015,36 (4):1~10. CSSCI
[41] 齐兴达, 李显君*, 刘丝雨, 孟东晖.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化研究.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5, 45(03):1017~1023. EI
[42] 李显君*.我国汽车产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路及模式. 汽车工业研究, 2015(05):4~11.
[43] 张越艳, 李显君*.整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研发投入国际比较.汽车工业研究, 2015 (03): 4~9.
[44] 李显君*, 章博文, 孟东晖, 高歌. 后发国家创新政策与机制——来自中国四个产业的实证: 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 中国湖南湘潭, 2014.
[45] 王刚, 章博文, 李显君*. 中国汽车企业技术追赶模式差异化的实证分析. 技术经济, 2014(08):10~15. CSSCIE
[46] 山德, 孟东晖, 李显君*.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及相关政策. 汽车工业研究, 2014(6):5~11.
[47] 孟东晖, 李显君*, 徐可. 技术吸收能力差异:中国汽车企业实证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19):81~86. CSSCI
[48] 高歌, 李显君*,徐可. 技术创新对中国汽车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科技和产业, 2014, 14(07): 1~6.
[49] 刘丝雨, 李显君*, 徐可.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国际比较. 汽车工业研究, 2013(7): 4~14.
[50] 闫思宇, 李显君*, 徐可. 中国区域汽车产业竞争力演化的实证分析. 汽车实用技术, 2013(04): 7~15+35.
[51] 徐可, 李显君*. 我国汽车企业基于模仿的技术能力演化实证分析. 中国科技信息, 2013(12): 131~132.
[52] 庞丽, 李显君*. 汽车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统计与决策, 2012(19): 130~132. CSSCI
[53] 李显君*. 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思考. 汽车工业研究, 2012(01): 8~15.
[54] 李显君*, 马雅非, 徐可, 杜鹃. 汽车产品开发过程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科研管理, 2011, 32(02):28~36. CSSCI
[55] 庞丽, 李显君*.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1, 30(06): 951~959. CSSCI
[56] 李显君*, 庞丽, 徐可. 价值转移、路径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基于中国汽车企业实证分析.中国软科学,2010(1): 102~115. CSSCI
[57] 李显君*, 皮新玲, 陈祖光. 跨地域经营与跨文化管理. 汽车工业研究, 2010(01):2~8+22.
[58] 李显君*, 庞丽. 汽车产业效应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商业研究, 2009(8) : 16~18. CSSCI
[59] 李显君*, 谢楠香, 徐可.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技术竞争力实证分析. 中国软科学, 2009(5): 125~34. CSSCI
[60] 李显君*, 董本云, 徐可. 我国汽车产业区创新绩效实证分析. 汽车工程, 2009(9): 893~899. EI
[61] 庞丽, 李显君*, 皮新玲.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研发支出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09): 109~113. CSSCI
[62] 李显君*, 庞丽. 中国汽车产业对经济增长效应的考证, 汽车工业研究, 2008(8): 2~6.
[63] 李显君*, 宋丹妮. 中外典型汽车产业园区比较及实证分析, 汽车工业研究, 2008(5): 18~22.
[64] 李显君*, 庞丽. 中国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突破机制探讨.科学学研究. 2008 (1):111~114. CSSCI
[65] 李显君*, 王贺武, 危银涛. 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研究进展.汽车工程. 2006(8):699~706. EI
[66] 李显君*.中外汽车集团体制模式选择比较.汽车工业研究.2005(8):14~17.
[67] 李显君*. 循环经济与汽车产业竞争力.汽车工业研究.2005(10):23~26.
[68] 李显君*. 我国汽车产业要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战略转变. 上海汽车. 2005(9): 2~6.
[69] 李显君*. 关于管理整合的初步探讨.中国软科学.2003(5): 64~69;管理科学全文转载. CSSCI
[70] 李显君*. 管理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探析.中国管理科学.2003(4): 95~100. CSSCI
[71] 李显君*. 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0): 57~60. CSSCI
[72] 李显君*. 产业价值转移与企业竞争优势.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77~80. CSSCI
[73] 李显君*. 客户关系管理.企业管理.2001(3):49~51.
[74] 李显君,从管理变革的高度重视发展管理咨询业,光明日报理论版2000.4.11,管理科学全文刊摘,2000-2003年该篇论文在国内管理咨询类论文引用率最高.
[75] 李显君, “产权神话”误导改革注意力,危害极大,中组部《党建研究参考资料》,中央《政研内参》转载,2000.5.10.
[76] 李显君*. 价值转移与竞争范式演变,数字财富,2002(2) .
[77] 李显君*. 消减冗员,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根本途径,经济纵横,2000.3
[78] 李显君*. 高寿命公司与核心能力,企业管理,2000(3).
[79] 李显君*. 转型期国企改革重在竞争不在产权,经济学动态,1999.8. CSSCI
[80] 李显君. “产权崇拜”与“产权神话”,经济学消息报,经济展望杂志转载1999.4.2,《人民日报内参》转载,2000.7
[81] 李显君*. 巨人、微软、多角化,企业管理,1999(4).
[82] 李显君*. 论企业竞争优势,吉林大学学报,1999(3).
2.专著
1. 李显君. 国富之源:企业竞争,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2.1.
2. 李显君. 管理之本:结构与整合,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1.
3. 李显君. 汽车理想国,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17.9.
3. 发明专利
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李显君, AECA汽车企业竞争力动态监测及分析软件V1.0, 登记号: 2008SR16873, 授权时间: 2008年8月22日